近日,一位產婦出院后被家人抬上7樓的資訊引起熱議,這是怎么回事呢?接下來就隨衛鷹轉轉墊小編一起看看吧!
福建漳州。產婦的妹妹張女士稱,姐姐剛生完寶寶出院,家人怕她刀口痛,剛好家里陽臺有吊籃,就讓姐姐坐進吊籃里抬上去了。
張女士表示姐姐是剖腹產,家里住在7樓,雖然她可以自己慢慢走上去,但是家人心疼她,于是家里的壯漢們就主動請纓,直接決定“大力出奇跡”,把姐姐抬上去。
看到這條新聞后,大多數人都送上了祝福,覺得他們是友愛的一家,大呼這位產婦就是被全家人呵護的寶貝,確實讓人羨慕。
不過,祝福之下,也有一些反面的言論冒出。一些人對這個行為表示了質疑。
“不就生個孩子嗎,有什么了不起的?”
小題大做,甚至惡語中傷,說產婦矯情!
那么,抬產婦回家真是矯情嗎?其實不然。
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手術方式不同,生產難易程度不同,身體受損以及恢復情況不同,本來就不能一概而論。有些人術后可以一口氣上七樓,有些人是真的不行。雖然上樓方式有點搞笑,但是這個有愛的行為也能進一步呵護產婦的心理,畢竟誰不愿意被關愛著呢?
也有一些思想覺悟高的男同胞們已經在提前聯系了,雖然畫面有點搞笑,但是是不是也非常友愛呢?
對于這樣的新聞,小編衷心希望大家用更包容的心態看待,即使送上自己的關愛和祝福,讓當事人內心多點幸福。
說到孕婦,還有個小知識點想跟大家分享。不少朋友私信過小編,他們表示很疑惑,為什么現在公共場所的馬桶越來越多,而蹲便器卻越來越少。其實這正是公共衛生行業進步的表現。
對于正常人來說,蹲坑和馬桶沒有太大差別,都是如廁的工具。而對于孕婦、產婦、老人等弱勢群體而言,蹲下對他們來說太難了,即便成功蹲下也可能會在起身時滑到,馬桶坐便器才能讓他們放心如廁。
不過,大部分人對馬桶還是比較排斥的,覺得馬桶多人共用,臟污的坐墊讓人無法下坐。其實問題也是很好解決的話,公共場所運營者只需要給公共馬桶配置相應的衛鷹自動換套馬桶蓋(又稱衛鷹衛潔墊)就能解決。
衛鷹衛潔墊,是一種可自動更換座圈薄膜的馬桶蓋,它是全新概念的衛生設施設備,更是解決公共馬桶衛生問題的人性化智能產品。自動更換馬桶座圈,一人一坐墊,輕松杜絕交叉感染!
我們一直呼吁“多些關愛,多份感動”,多一份關愛傳遞,多一份美好誕生。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夠把目光放到弱勢群體身上,讓他們感受多一份的愛!